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魚知識+
公告事項
關於本站
首頁
>
Callionymus pleurostictus
Fricke, 1982
Callionymus pleurostictus
Fricke, 1982
中文名
胡麻䲗
中國大陸俗名
白臀䲗
其他俗名
老鼠,狗圻
英文俗名
Dragonet
其他屬性
經濟性物種
觀賞魚類
棲息環境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棲息水域
海水
分類資訊
Species 種
分類階層
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
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
鱸形目 Perciformes
»
䲗亞目 Callionymoidei
»
鼠䲗科 Callionymidae
»
䲗屬 Callionymus
䲗屬 Callionymus
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鱸形目 Perciformes
䲗亞目 Callionymoidei
鼠䲗科 Callionymidae
䲗屬 Callionymus
相關連結
FishBase
、
TaiBOL[生命條碼]
、
TaiBOL[遺傳物質]
、
WoRMS
、
iNaturalist
資訊總覽
多媒體
標本
出現紀錄
子分類階層
綜合描述
體延長,縱扁。鰓孔背位。前鰓蓋骨強棘短,強棘末端平直,腹緣平滑,基部具一強倒棘,背緣具五至六個鋸齒狀之小倒棘。側線從眼延伸至尾鰭第4分支鰭條的末端,頭部無分支,枕骨區具一條橫向側線連接體側二側線,尾柄無橫向側線。雄魚第一背鰭低,第I極延長成絲狀,雌魚第一背鰭低,背棘不延長成絲狀;雌、雄魚第二背鰭鰭緣平直;背鰭與臀鰭除最後一鰭條外,其餘鰭條均不分叉;胸鰭延伸至臀鰭第2鰭條基部;雌、雄魚尾鰭不對稱,略呈茅形,雌魚則稍呈圓形。保存標本頭及體背淡土棕色,腹部偏白,頰部具藍色短紋,背部嵌有不規則深斑;雄魚下頜腹面前端呈黑色;腹側散布小黑點;雄魚第一背鰭土棕色,膜緣上具數保黑線,雌魚第II及第IV棘膜膜緣上具一黑斑;雄魚第二背鰭具數縱列黑線,雌魚各鰭條具四至五個卵圓形之小黑點;雄魚臀鰭一致污黑色,雌魚則一致淡白色;雄魚尾鰭中央具數列之短黑紋,下部具數列黑點,雌魚尾鰭下部2/3處具數列黑點。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Callionymus pleurostictus
|
上次更新:2006-06-03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琉球群島、越南、泰國灣、印尼與澳洲北部。臺灣產於澎湖海域。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Callionymus pleurostictus
|
上次更新:2006-06-03
尺寸
體長:4:cm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Callionymus pleurostictus
|
上次更新:2006-06-03
棲地
主要棲息於淺水區的砂泥底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
棲息環境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
0~35 公尺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Callionymus pleurostictus
|
上次更新:2006-06-03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體色豔麗,可做為觀賞用。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Callionymus pleurostictus
|
上次更新:2006-06-03
綜合描述
分布
尺寸
棲地
效益(利用)
魚知識+
公告事項
關於本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