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etodon octofasciatus Bloch, 1787

ASIZP0067043
Chaetodon octofasciatus@fishdb-media-9713
Chaetodon octofasciatus@fishdb-media-9718
Chaetodon octofasciatus@fishdb-media-12941
八帶蝴蝶魚
八帶蝴蝶魚
八線蝶,紅司公(澎湖),虱鬢(澎湖),金鐘(澎湖)
Eight banded butterfly fish,Eight striped butterflyfish,Eightband butterflyfish,Eight-banded butterflyfish,Eight-banded coralfish,Eight-striped butterflyfish
觀賞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潟湖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頜齒3列,下頜齒5列。體被小型鱗片,多為圓形;側線向上陡昇至背鰭第IX-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XI,軟條19-20;臀鰭硬棘III,軟條16-17。體黃色,胸、腹部較淡;具8條黑褐色橫帶,第一條為窄於眼徑之眼帶,體側有5條,第七條在尾柄上,第八條則在尾鰭基部。背、臀及腹鰭黃色;胸鰭基部黃色,後部淡色;尾鰭淡色。幼魚於第四與第五橫帶間之側線下方具一橢圓斑,第七橫帶上具鑲白緣之眼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etodon octofasciatus 上次更新:2021-06-21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東起印度、斯里蘭卡,西至菲律賓,北至中國、日本,南至澳洲大堡礁、所羅門群島等。臺灣可發現於北部、東北部及南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etodon octofasciatus 上次更新:2021-06-21

尺寸

體長:12: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etodon octofasciatus 上次更新:2021-06-21

棲地

主要棲息於珊瑚礁群集的潟湖或外礁斜坡。成魚成對生活,幼魚則群集於珊瑚枝芽間。以珊瑚蟲為食。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3~2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etodon octofasciatus 上次更新:2021-06-21

效益(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 馴餌難,不易存活於水族箱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etodon octofasciatus 上次更新: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