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a asiatica (Linnaeus, 1758)

ASIZP0054364
Channa asiatica@Jheng2378
Channa asiatica@fishdb-media-6544
七星鱧
月鱧
鮕鮘,月鱧
Small snakehead
無危(LC)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淡水
淡水
於淡水域中可完成生活史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直長而呈棒狀,尾部側扁。頭部寬扁,頭頂平。口大而開於吻端,下頜略突出,口斜裂至眼睛後緣直下方;上下頜均有銳利之牙齒。前鼻孔成管狀,向前伸達上唇。全身均被中型圓鱗,頭頂鱗片特大,頗似蛇頭;側線完全。背鰭和臀鰭發達;缺腹鰭;尾鰭後緣圓形。體呈綠褐色或暗黑色,腹部灰白; 眼後方具2條黑色縱帶,一直延伸至鰓蓋;體側有8-9條「<」字形黑色橫帶,尖端向前。尾鰭基底有一個明顯的黑色眼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nna asiatica 上次更新:2023-08-21

分布

主要分布廣及中國大陸、越南北部及臺灣等。臺灣分布於宜蘭、臺北以及臺南以北的河流、湖泊中,以北部較為常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nna asiatica 上次更新:2023-08-21

尺寸

體長:25: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nna asiatica 上次更新:2023-08-21

棲地

主要棲息於淡水河流、湖泊或沼澤中。肉食性魚類,是水中的小霸王,專門吃魚、蝦和其他小動物。生活水域通常不會深過10公尺。具特別的呼吸器,叫做上鰓器,可以直接浮上水面呼吸空氣,因此無論在溪流中或是混濁的沼澤缺氧水域都可生活。
淡水

0~1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nna asiatica 上次更新:2023-08-21

生命週期

於淡水域中可完成生活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nna asiatica 上次更新:2023-08-21

效益(利用)

在傳統上屬於可食用的原生淡水魚類,但近年來已少作為食用用途,在傳統上也是手術後進補的食補材料。野生的七星鱧在棲地被破壞及外來種的競爭下,已經日趨罕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nna asiatica 上次更新: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