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alogenys nigripinnis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ASIZP0061716
Hapalogenys nigripinnis@Jheng1384
黑鰭髭鯛
黑鰭髭鯛
銅盆魚,番圭誌(澎湖)
Black grunt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礁區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長橢圓形,側扁,背緣隆起,腹緣圓弧。頭中大。吻鈍尖,約與眼徑等長。口前位,稍斜;上下頜約等長;頜齒細小,呈帶狀,外列齒較大;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頦部無鬚或僅留痕跡;頦孔3對。體被小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側線完全,與背緣平行。背鰭單一,前方具一向前平臥棘,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強大,尤以第IV棘為甚;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胸鰭小,稍短於腹鰭;尾鰭圓形。體呈淡褐色,體側具2條暗褐色由背鰭基斜向後方的弧帶;前方帶可達尾柄下側,後方帶至尾鰭基部上側。腹鰭黑色;背鰭及臀鰭硬棘部鰭膜暗褐色至黑色;背鰭軟條部、尾鰭及臀鰭軟條部淡黑褐色。以前所記載之髭鯛(Hapalogenys niten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Hapalogenys nigripinnis 上次更新:2015-09-23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朝鮮半島、日本至臺灣。臺灣分布於南部、西南部、北部、東北部及澎湖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Hapalogenys nigripinnis 上次更新:2015-09-23

尺寸

體長:40:cm SL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Hapalogenys nigripinnis 上次更新:2015-09-23

棲地

主要棲息於水深3-50公尺的礁岩區或是沙泥地的交會區。肉食性,主要以底棲的甲殼類、魚類及貝類等為食。通常喜好成群游動,白天躲藏在洞穴中,夜間出外捕食。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3~5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Hapalogenys nigripinnis 上次更新:2015-09-23

效益(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刺網、手釣及底延繩釣等捕獲。是美味的食用魚,煎食、紅燒或煮湯都很不錯。根據「中國有毒魚類和藥用魚類」有詳細記載:髭鯛的鰾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膠體,泡過水後,除了可以貼敷在患處清熱消退,捕氣活血之外,同時也可以用來治療腮腺炎,都很有療效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Hapalogenys nigripinnis 上次更新: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