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hlia rupestris (Lacepède, 1802)

ASIZP0057981
Kuhlia rupestris@Jheng1597
大口湯鯉
大口湯鯉
大嘴烏尾冬仔
Rock flagtail,Aholehole,Jungle perch
觀賞魚類 食用魚類
砂泥底 河口 淡水 近海沿岸
淡水 半淡鹹水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延長而側扁,呈紡錐形。頭中大。吻長較眼徑略短。上頜骨向後達瞳孔之前部下方。眶前骨及前鰓蓋骨邊緣具鋸齒。體被中大型櫛鱗,頰部、鰓蓋及鰓蓋下骨均具鱗;側線完全而平直,僅於胸鰭上方略向上彎曲;背、臀鰭基部均具鱗鞘。背鰭單一,硬棘部和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X,軟條數9-11;臀鰭硬棘III,軟條數10-11;尾鰭凹形,上下葉端稍鈍。體上部黃綠色而有銀色光澤,下部銀白色;成魚體側的每一鱗片均具黑褐色緣。各鰭淡黃色,背、鰭具不顯之黑色緣;尾鰭上下葉各有1大型黑色斑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Kuhlia rupestris 上次更新:2006-06-03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自紅海、東非洲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各地河川下游、河口區及蘭嶼均有分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Kuhlia rupestris 上次更新:2006-06-03

尺寸

體長:45: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Kuhlia rupestris 上次更新:2006-06-03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河口區的汽水域,或溯入河川之中、下游流域,較少活動於海洋中。一般在夜間覓食,以小魚、甲殼類及水生昆蟲等為攝食對象,是種貪吃的魚種。
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

0~1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Kuhlia rupestris 上次更新:2006-06-03

效益(利用)

一般以流刺網或一支釣均能捕獲。為味美之食用魚,煮湯可口。有些人將其蓄養觀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Kuhlia rupestris 上次更新:200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