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lassoma lutescens (Lay & Bennett, 1839)

ASIZP0066590
ASIZP0065868
ASIZP0066299
ASIZP0065955
胸斑錦魚
胸斑錦魚
四齒,礫仔,青花龍,黃衣,紫衣,貓仔魚,青汕冷,黃衣葉鯛,丁斑(臺東),貓仔魚,青貢冷(澎湖)
Parrotfish,Yellow wrasse,Yellow-brown wrasse,Sunset wrasse,Whistling daughter,Surge wrasse,Green moon wrasse
經濟性物種 觀賞魚類 食用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潟湖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稍長且側扁。吻部短;上下頜具一列尖齒,前方各具 2犬齒,無後犬齒。頭部無鱗,僅鰓蓋上部有少許鱗片;頸部裸出。D. VIII, 13;A. III, 11;G.R. 19-20;腹鰭尖形;尾鰭截形,上下緣或有延長。體色因魚齡大小與性別而差別極大,雄魚體暗綠色;頭淡紅褐色,具許多與體色相同的細色帶,一條在頭下半部成一環紋,二條從眼前緣分別向上下頜伸出,另有三條從眼後緣伸出分別止於胸鰭基;各鰭均為黃色,背鰭前部硬棘間有一黑斑,背鰭中央、臀鰭基及尾鰭上下緣均具一紅縱帶,胸鰭上半暗藍色;體側鱗片常有橫線紋。雌魚體色暗黃色至黄綠色,其餘色斑與雄魚同。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halassoma lutescens 上次更新:2021-06-21

分布

分布於印度-泛太平洋區,由斯里蘭卡到巴拿馬,北至日本、夏威夷海域,南至澳洲、羅得豪島等。臺灣各地岩礁海域皆有分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halassoma lutescens 上次更新:2021-06-21

尺寸

體長:3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halassoma lutescens 上次更新:2021-06-21

棲地

主要棲息於珊瑚礁海域中,由潮間帶到30公尺深的亞潮帶。喜出沒在礁湖、向海礁區的外側,小圓石、泥地混合或緻密的珊瑚礁區上方。白天不停地以波浪狀的游動覓食,夜晚則休憩於礁區的岩縫凹處。主要以有殼的底棲性動物,如螃蟹、小蝦、小貝、海膽、海星等為食,偶爾也吃多毛類及魚卵等。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0~3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halassoma lutescens 上次更新:2021-06-21

效益(利用)

中大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屬於珊瑚礁魚類。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食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halassoma lutescens 上次更新: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