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lis carbunculus Cuvier, 1828

ASIZP0054534
Etelis carbunculus@Jheng1322
濱鯛
紅鑽魚
紅雞仔,金蘭(臺東),大頭(澎湖),紅魚(澎湖),肉檨(澎湖)
Red snapper,Ruby snapper,Snapper,Ruby-colored snapper fish,Rubby snapper,Queen snapper,Squirrelfish snapper,Deepwater snappers,Jobfish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深海 礁區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呈長紡錘形;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3.35倍。兩眼間隔平扁。眼前方無溝槽。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中部的下方;上頜骨被鱗。上下頜具多列細齒,外列齒擴大;上下頜前端具2-4犬齒;鋤骨具窄的弧狀齒帶。鰓耙數13。體被中大型櫛鱗,背鰭及臀鰭上均裸露無鱗;側線完全且平直。軟硬背鰭間具深缺刻;背鰭與臀鰭最末之軟條皆延長而較前方鰭條長;背鰭硬棘X,軟條11;臀鰭硬棘III,軟條8;胸鰭長約等於頭長;尾鰭深分叉,上葉較下葉長,但僅及體長30%以下。體一致為暗紅色,腹部較淡色;尾鰭下葉末端具白緣。本屬全世界計4種,臺灣產3種。依據 Nelson(1994)將其置於笛鯛(Lutjanidae)科中的濱鯛亞科(Etelinae)。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telis carbunculus 上次更新:2006-06-03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熱帶海域。西起非洲東岸,東至夏威夷,北自南日本,南迄澳洲。臺灣主要產於南部及東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telis carbunculus 上次更新:2006-06-03

尺寸

體長:127: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telis carbunculus 上次更新:2006-06-03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沿岸礁石區,水深可達90-400公尺處。主要攝食魚類及大型無脊椎動物如烏賊、蝦及蟹等。
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90~40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telis carbunculus 上次更新:2006-06-03

效益(利用)

世界各沿岸國重要之漁獲物,一般以底層延繩釣及深海一支釣等漁法捕獲。煎食或煮味噌湯皆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telis carbunculus 上次更新:200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