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stognathus hongkongiensis Chan, 1968

ASIZP0059493
Opistognathus hongkongiensis@Jheng1125
香港後頜魚
香港後頜鰧
後頜鱚,狗旗仔
Hongkong's jawfish
礁區 近海沿岸 礁沙混合區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延長而側扁。頭大。吻鈍。眼大。口大;上頜後緣圓且闊, 超越眼後緣後方,但不及鰓蓋後緣;頜齒犬齒狀; 鋤骨具小齒。鰓耙數12 + 22。體被圓鱗,頭部無鱗;側線不完全,僅延伸達第X背鰭棘下方, 接近背鰭基部處。背鰭單一,硬棘部基底較軟條部基底長,鰭條為XI + 11;臀鰭鰭條為II + 10;背鰭及臀鰭硬棘皆弱,末端左右不分枝;胸鰭圓形;腹鰭略延長呈尖形;尾鰭後緣圓形。體呈淡黃褐色,頭部深褐色;體側有7-8條橫紋,其中第1條橫紋在後頸部,短而較不顯,第2-5條在背鰭下方,且向上延伸至背鰭中部,第6條在尾柄上,最後一條在尾鰭基部。背鰭、 臀鰭及尾鰭淡色至淡黃色,具黑緣。以前所記載之條紋後頜鰧(Opistognathus fasciatu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pistognathus hongkongiensis 上次更新:2013-01-31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臺灣至南中國海等。臺灣產於東北部及小琉球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pistognathus hongkongiensis 上次更新:2013-01-31

尺寸

體長:14.4: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pistognathus hongkongiensis 上次更新:2013-01-31

棲地

主要棲息於礁區外緣石礫底水域,雄性魚有築巢及口孵魚卵的習性。以底棲甲殼類及小魚為食。
礁區近海沿岸礁沙混合區

10~3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pistognathus hongkongiensis 上次更新:2013-01-31

效益(利用)

少見魚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pistognathus hongkongiensis 上次更新:2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