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macanthus semicirculatus (Cuvier, 1831)

ASIZP0066507
ASIZP0066547
ASIZP0057025
ASIZP0066508
疊波蓋刺魚
半環刺蓋魚
藍紋神仙,神仙(臺東),店窗(澎湖),崁鼠(澎湖),藍紋(澎湖),柑仔(澎湖)
Semicircle angelfish,Koran angelfish
觀賞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略高而呈卵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平直。吻鈍而小。眶前骨寬突,不游離;前鰓蓋骨後緣及下緣具弱鋸齒,具一長棘;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小型圓鱗,腹鰭基底具腋鱗。背鰭硬棘XIII,軟條20-22;臀鰭硬棘III,軟條20-21;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尖形,略呈絲狀延長;腹鰭尖,第一軟條延長,達臀鰭起點;尾鰭鈍圓形。幼魚體一致為深藍色,體具若干白弧狀紋,隨著成長白弧紋愈多;中型魚體前後部位逐漸偏褐色,中央部位偏淡褐色,弧紋亦逐漸消失;成魚體呈黃褐色至暗褐色,體側弧形不顯,取而代之的是散佈許多暗色小點,前鰓蓋骨及鰓蓋骨後緣具藍紋,上下頜黃色,各鰭緣多少具藍緣,亦具藍色或白色小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anthus semicirculatus 上次更新:2021-06-21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自紅海及東非洲到斐濟,北到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及羅得豪島。臺灣各地岩礁及珊湖礁海域皆可見其蹤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anthus semicirculatus 上次更新:2021-06-21

尺寸

體長:4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anthus semicirculatus 上次更新:2021-06-21

棲地

幼魚生活於較淺水域,成魚則棲息於珊瑚繁生的水域。具有領域性,會攻擊其它同類或不同類魚。以海綿、附著生物和藻類為食。
礁區近海沿岸

0~3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anthus semicirculatus 上次更新:2021-06-21

效益(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在水族箱內的飼養較容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anthus semicirculatus 上次更新: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