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gastes apicalis (De Vis, 1885)

ASIZP0058098
Stegastes apicalis@Jheng1712
尖斑高身雀鯛
尖斑眶鋸雀鯛
厚殼仔,黑厚殼仔,黑咬者婆
Australian gregory
觀賞魚類 食用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潟湖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8-2.2倍。吻短而鈍圓。口中型;頜齒單列,小而呈圓錐狀。眶下骨裸出,下緣具鋸齒;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下鰓蓋骨後緣無鋸齒。體被櫛鱗;背前鱗延伸至鼻孔;側線之有孔鱗片19-21個;側線與背鰭硬棘中央間有鱗列3.5;胸鰭基部內面不被鱗。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角形,硬棘XIII,軟條15-17;臀鰭硬棘II,軟條13;胸鰭鰭條19-21;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角形。體一致呈深褐色;頭部與體的前背部有黃色或淡紅的色暈;鱗片具暗褐色緣而形成網狀格;頭部、胸部及體側後部散佈一些小藍點。背鰭硬棘部紅褐色,具有橘色的外緣且延伸至軟條部的外緣;另外在第II至第III硬棘間的末梢部份上有一黑斑;腹鰭與臀鰭的前緣是藍色;尾鰭上葉的未端橘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tegastes apicalis 上次更新:2006-06-03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澳洲東岸昆士蘭省的大堡礁和新南威爾斯省,以及臺灣、烏維亞環礁、Loyalty Islands等。臺灣發現於北部、南部、東北部及綠島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tegastes apicalis 上次更新:2006-06-03

尺寸

體長:15: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tegastes apicalis 上次更新:2006-06-03

棲地

主要棲息於死珊瑚露頭的周圍、潟湖中的碎石區及在礁岩的外部邊緣。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1~5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tegastes apicalis 上次更新:2006-06-03

效益(利用)

中小型之雀鯛,可食用,一般不為漁獲對象魚。有人將其作觀賞魚之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tegastes apicalis 上次更新:200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