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acanthus hamrur (Forsskål, 1775)

ASIZP0055394
Priacanthus hamrur@fishdb-media-102
Priacanthus hamrur@fishdb-media-736
Priacanthus hamrur@fishdb-media-3483
寶石大眼鯛
金目大眼鯛
紅目鰱,嚴公仔,紅目孔(澎湖),紅嚴公(澎湖),紅瞼眶(屏東)
Red big eye,Scad,Bigeye,Crescent tail bigeye,Goggle eye,Moontail bullseye,Montail bigeye,Lunar tailed bigeye
經濟性物種 觀賞魚類 食用魚類
深海 礁區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略高,側扁,呈長卵圓形;體最高處位於背鰭第VI棘附近。眼特大,瞳孔大半位於體中線下方。吻短。口裂大,近乎垂直;下頜突出,頜骨、鋤骨和腭骨均具齒。前鰓骨後緣及下緣具鋸齒並具有一枚後向之短強棘。鰓耙總數24-26。頭及體部皆被有粗糙堅實不易脫落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孔數70-90。背鰭單一,不具深缺,具硬棘X棘,軟條13-15;臀鰭與背鰭幾相對,具硬棘III,軟條13-16;背鰭及臀鰭後端圓形;胸鰭短小;腹鰭中長,短於頭長;尾鰭截形或雙凹。體一致呈鮮紅色,有時腹部呈銀白色;各鰭末端顏色較深,且鰭膜上無任何斑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riacanthus hamrur 上次更新:2016-02-01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東非、紅海,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迄澳洲北部。臺灣主要分布於南部、綠島、蘭嶼及小琉球等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riacanthus hamrur 上次更新:2016-02-01

尺寸

體長:45: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riacanthus hamrur 上次更新:2016-02-01

棲地

主要棲息於較深潟湖及礁區陡坡處,晝間躲在洞穴,夜間出來覓食。肉食性,以小魚、蝦、蟹或水層中的浮游動物為主食。
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8~25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riacanthus hamrur 上次更新:2016-02-01

效益(利用)

漁期全年皆有,可利用底拖網、延繩釣等漁法,屬於高經濟價值魚種。肉質細嫩,味道甘美,適宜剝皮後清蒸或煮湯,或是不去皮整隻碳烤亦適宜。亦常被展示於水族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riacanthus hamrur 上次更新:2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