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acanthus zaiserae Starnes & Moyer, 1988

Priacanthus zaiserae@Jheng1137
黃鰭大眼鯛
黃鰭大眼鯛
紅目鰱,嚴公仔,大目仔(臺東)
Bullseye
食用魚類
深海 礁區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略高,側扁,呈長卵圓形;體最高處位於背鰭第VI棘附近。眼特大,瞳孔大半位於體中線下方。吻短。口裂大,近乎垂直;下頜突出,頜骨、鋤骨和腭骨均具齒。前鰓骨後緣及下緣具鋸齒並具有一枚後向之長強棘。鰓耙總數25-28。頭及體部皆被有粗糙堅實不易脫落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孔數61-64。背鰭單一,不具深缺,具硬棘X棘,軟條13-14;臀鰭與背鰭幾相對,具硬棘III,軟條14-15;背鰭及臀鰭後端圓形;胸鰭短小;腹鰭中長,短於頭長;尾鰭截形。體銀粉紅色至紅色;背鰭硬棘部前端不具黑色斑塊;腹鰭鰭膜全黑;胸鰭鮮黃色;餘鰭一致淡紅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riacanthus zaiserae 上次更新:2006-06-03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南部至菲律賓。臺灣東部及東北部海域有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riacanthus zaiserae 上次更新:2006-06-03

尺寸

體長:25: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riacanthus zaiserae 上次更新:2006-06-03

棲地

主要棲息於四週有沙泥的礁石附近。夜行性魚類,平常躲在礁石下的洞穴中或是其他比較陰暗的地方,到了晚上再游到水層中找尋食物,主要以小魚、蝦、蟹或一些小型的頭足類,屬肉食性魚類。
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30~32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riacanthus zaiserae 上次更新:2006-06-03

效益(利用)

一般利用底拖網、延繩釣等漁法捕獲。較稀少之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riacanthus zaiserae 上次更新:200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