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nephelus spilotoceps Schultz, 1953

ASIZP0076099
ASIZP0057124
吻斑石斑魚
吻斑石斑魚
石斑,過魚,鱠仔
Spotty cod,Foursaddle grouper,Four-saddle grouper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潟湖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erciformes » Percoidei » Serranidae » Epinephelus
Epinephelus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Percoidei
Serranidae
Epinephelus

綜合描述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3.1-3.6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微凹。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2-4列。鰓耙數6-9+16-18。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59-69;縱列鱗數86-100。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4-16;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頭部及體側淡色,滿佈小於瞳孔之六角形暗斑,斑間隔極狹而形成白線條。體背沿背鰭基底至基底有5個黑斑,前四個延伸至背鰭;眼後無黃褐色斑點。各鰭均具暗色斑點及白色線條。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pinephelus spilotoceps 上次更新:2006-06-03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暖水域,西起非洲東岸,東至萊恩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目前發現於南沙群島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pinephelus spilotoceps 上次更新:2006-06-03

尺寸

體長:35: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pinephelus spilotoceps 上次更新:2006-06-03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沿岸淺岩礁緣、水道或潟湖內的珊瑚礁區。生態習性尚不甚清楚。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0~9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pinephelus spilotoceps 上次更新:2006-06-03

效益(利用)

具經濟性之食用魚。一般漁法以延繩網、魚槍、陷阱法及一支釣等捕獲。清蒸食用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pinephelus spilotoceps 上次更新:200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