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hyraena flavicauda Rüppell, 1838

ASIZP0065067
Sphyraena flavicauda@fishdb-media-8421
Sphyraena flavicauda@fishdb-media-7036
Sphyraena flavicauda@Jheng2322
黃尾金梭魚
黃尾魣
針梭,竹梭,巴拉庫答,梭仔(澎湖),粗鱗梭仔(澎湖)
Short-jawed sea-pike,Yellowstripe barracuda,Yellowtail barracuda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大洋 礁區 河口 近海沿岸 潟湖
半淡鹹水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延長,略側扁,呈亞圓柱形。頭長而吻尖突。口裂大,寬平;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及前鼻孔之下方;上下頜及腭骨均具尖銳且大小不一之犬狀齒,鋤骨無齒。延長鰓耙數2。體被小圓鱗;側線鱗數81-84。具兩個背鰭,彼此分離甚遠;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前;胸鰭短,末端不及背鰭起點;尾鰭從幼魚至成魚皆為為深叉形。體背部青灰藍色,腹部呈白色;側線下方具二暗色縱帶,死後不顯;腹鰭基部上方無小黑斑。尾鰭黃色;餘鰭灰黃或淡黃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yraena flavicauda 上次更新:2013-03-13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南非至密克羅尼西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臺灣四周海域亦均有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yraena flavicauda 上次更新:2013-03-13

尺寸

體長:6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yraena flavicauda 上次更新:2013-03-13

棲地

主要棲息於大洋較近岸的礁區或潟湖區活動,常單獨或成小群數一起活動。潛水觀察時,未曾主動攻擊人類,甚至遠遠的就躲開潛水者。游泳能力強,活動範圍廣,並無固定的棲所。肉食性,以礁區的魚類為食。
大洋礁區河口近海沿岸潟湖

3~5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yraena flavicauda 上次更新:2013-03-13

效益(利用)

漁期全年皆有,可利用定置網、流刺網或拖曳釣等漁法捕獲,本種魚肉味不錯,油煎、紅燒、煮湯或碳烤皆不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yraena flavicauda 上次更新: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