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hyraena forsteri Cuvier, 1829

大眼金梭魚
大眼魣
針梭,竹梭,巴拉庫答
Blackspot barracuda,Bigeye barracuda,Forster's sea-pike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大洋 深海 礁區 河口 近海沿岸 潟湖
半淡鹹水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erciformes » Scombroidei » Sphyraenidae » Sphyraena
Sphyraena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Scombroidei
Sphyraenidae
Sphyraena

綜合描述

體延長,略側扁,呈亞圓柱形。頭長而吻尖突。口裂大,寬平;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或正好在眼前緣之下方;上下頜及腭骨均具尖銳且大小不一之犬狀齒,鋤骨無齒。無延長鰓耙,僅具多個瘤狀鰓耙。體被小圓鱗;側線鱗數112-133。具兩個背鰭,彼此分離甚遠;腹鰭起點遠位於背鰭起點之前;胸鰭略短,末端不及或幾近背鰭起點;尾鰭全期為深叉形。體背部青灰藍色,腹部呈白色;體側無暗色縱帶;胸鰭基部上方具一小黑斑;腹鰭基部上方無小黑斑。尾鰭暗黃色;餘鰭灰黃或淡黃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yraena forsteri 上次更新:2006-06-03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西起非洲東部,東至馬貴斯及社會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部至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各地均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yraena forsteri 上次更新:2006-06-03

尺寸

體長:75: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yraena forsteri 上次更新:2006-06-03

棲地

主要棲息於大洋較近岸的礁區或潟湖區,常成大群數一起於夜間活動。游泳能力強,活動範圍廣,並無固定的棲所。肉食性,以礁區的魚類及頭足類為食。
大洋深海礁區河口近海沿岸潟湖

0~30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yraena forsteri 上次更新:2006-06-03

效益(利用)

漁期全年皆有,可利用定置網、流刺網或拖曳釣等漁法捕獲,本種魚肉味不錯,油煎、紅燒、煮湯或碳烤皆不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yraena forsteri 上次更新:200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