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udorhombus elevatus Ogilby, 1912

Pseudorhombus elevatus@Jheng2385
高體斑鮃
高體斑鮃
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
Ringed flounder,Deep-bodied flounder,Deep flounder,Flatfish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深海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長卵圓形; 兩眼均在左側;兩眼間具狹小骨脊,上眼稍較下眼稍前,上眼前方有凹陷。頭中型。口稍大;上頜延伸至下眼中央下方,由背鰭起點至後鼻孔的直線通過上頜骨未緣或其後方;上下頜齒小而密,不為大犬齒狀。鰓耙適長、堅硬且具鋸齒,呈櫛狀,第一鰓弓鰓耙數4-6+11-17。鱗中型,背鰭與臀鰭鰭條均被鱗,眼側被櫛鱗,盲側被圓鱗;左右側均具側線,鱗數67-74。背鰭起點在鼻孔前緣上方,軟條數68-74;臀鰭軟條數52-58;胸鰭短於頭長;尾鰭楔形。體淡褐色,體有許多環紋及小暗點散在,側線彎曲部及直走部相接處具一大眼斑,直走部上另有2個較小之暗斑;盲側灰白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seudorhombus elevatus 上次更新:2006-06-03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阿拉伯灣及非洲東岸,北至臺灣,南至澳洲。臺灣主要分布於南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seudorhombus elevatus 上次更新:2006-06-03

尺寸

體長:2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seudorhombus elevatus 上次更新:2006-06-03

棲地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質的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7~20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seudorhombus elevatus 上次更新:2006-06-03

效益(利用)

經濟性魚種,一般漁法以一支釣、底拖網或延繩釣捕獲。肉質佳,以清蒸或紅燒食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seudorhombus elevatus 上次更新:200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