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ariscus triocellatus Woods, 1960

ASIZP0056232
Samariscus triocellatus@Jheng2434
三斑沙鰈
三斑沙鰈
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
Threespot flounder,Three-spot righteye flounder
礁區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潟湖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橢圓形,背、臀緣呈弧形,標準體長為體高的2.4-3.1倍;兩眼均在右側。頭小,圓鈍,腹緣圓滑,背緣較凹。吻稍長於眼徑,眼間距小且具鱗片。口小,傾斜,對稱;上頜達眼前緣;齒呈絨毛狀,前側齒2列,後側齒不連續。鰓耙薄且小;兩側被櫛鱗,鰭皆裸露;側線直線狀,在胸鰭處稍上揚,側線鱗數71-76。背鰭正常,起點在眼之前,軟條數62-70;臀鰭軟條數47-56;胸鰭第1鰭條呈絲狀,等於頭長,或略長於頭長,軟條數5;尾鰭尖圓形。體淡褐色,體側散布不規則的淡色或暗色雲狀斑,側線下方有3個大環形斑,奇鰭佈滿小斑點,胸鰭淡黃褐色,後半部暗色;盲側體白色或灰白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amariscus triocellatus 上次更新:2014-01-16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印度洋,東至夏威夷及社會群島。臺灣主要分布於南部及小琉球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amariscus triocellatus 上次更新:2014-01-16

尺寸

體長:9: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amariscus triocellatus 上次更新:2014-01-16

棲地

沿岸底棲性魚類,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或潟湖的礁砂區,亦常平貼於礁石上。以底棲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

3~3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amariscus triocellatus 上次更新:2014-01-16

效益(利用)

小型底棲魚類,隅被潛水捕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amariscus triocellatus 上次更新:201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