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mbras japonica Cuvier, 1829

ASIZP0065933
ASIZP0060628
ASIZP0065968
Bembras japonica@Jheng0944
日本赤鯒
日本紅鯒
紅牛尾,赤鯒
Deepwater flathead
食用魚類
深海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延長,頭中等縱扁。吻部長於眼徑。口大,上下頜等長;上下頜、鋤骨及腭骨上均有細齒。頭部之骨脊有棘;下眼眶骨脊有數枚向後方倒向的棘突。側線完整,側線之前數個鱗片有強韌之棘,側線鱗數54-56。背鰭分離,第一背鰭具棘XI;第二背鰭具I棘,10-11軟條;臀鰭僅具軟條13-15;腹鰭在胸鰭下方,有I硬棘及5軟條。脊椎骨數為26-27。體為橘紅色,背側則散有黑色斑點,而腹部下方為白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embras japonica 上次更新:2014-01-16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南部與東中國海至南中國。臺灣分布於北部、東北部、西部、南部、小琉球及澎湖海域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embras japonica 上次更新:2014-01-16

尺寸

體長:3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embras japonica 上次更新:2014-01-16

棲地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水域。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80~23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embras japonica 上次更新:2014-01-16

效益(利用)

一般以拖網漁船捕獲較多,可食用,但一般充作下雜魚、魚粉等用途。全年均可捕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embras japonica 上次更新:201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