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necanthus rectangulus (Bloch & Schneider, 1801)

ASIZP0055149
Rhinecanthus rectangulus @fishdb-media-8596
Rhinecanthus rectangulus@fishdb-media-2465
Rhinecanthus rectangulus@Jheng2485
斜帶吻棘魨
黑帶銼鱗魨
斜帶板機魨,楔尾砲彈,剝皮竹(臺東),包仔(澎湖),狄婆(澎湖)
Picasso triggerfish,Patchy triggerfish,Reef triggerfish,Rectangle triggerfish,Rectangle trigerfish,Wedgetailed triggerfish,Wedge-tail triggerfish,Wedgetail triggerfish,Wedge picassofish,Humuhumu
經濟性物種 觀賞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稍延長,呈長橢圓形, 尾柄短。口端位,齒白具缺刻。眼前無深溝。頰部被鱗;鰓裂後有大型骨質鱗片。背鰭兩個,基底相接近,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I棘粗大,第II棘則細長,第III背鰭棘極短,不明顯,不露出棘基深溝。尾柄具四至五列小棘。體背部褐色,腹部白色;有一黑帶從眼睛越過鰓裂到胸鰭基部,再向後偏折變寬至肛門及臀鰭基的前半部,此黑帶上緣有金色線,金色線在體中央分叉延伸至第二背鰭基中央;眼間隔有一寬藍帶,上有三條細黑線;尾柄有三角形黑斑,前緣鑲金線。第一背鰭色深,第二背鰭、臀鰭與胸鰭白色;尾鰭深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ecanthus rectangulus 上次更新:2025-02-07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馬貴斯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島。臺灣分布於南部、小琉球、澎湖、蘭嶼及綠島等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ecanthus rectangulus 上次更新:2025-02-07

尺寸

體長:3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ecanthus rectangulus 上次更新:2025-02-07

棲地

主要棲息於淺礁區或,一般被發現於水深50公尺內的水域,領域性強。主要以藻類、碎屑、海膽、小型甲殼類、海綿、蠕蟲、軟體動物、卵及小魚等為食。
礁區近海沿岸

0~4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ecanthus rectangulus 上次更新:2025-02-07

效益(利用)

本魚種有時被飼養於水族館中以供人欣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ecanthus rectangulus 上次更新: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