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necanthus verrucosus (Linnaeus, 1758)

ASIZP0066595
ASIZP0056864
ASIZP0066627
Rhinecanthus verrucosus@Jheng2486
毒吻棘魨
毒銼鱗魨
黑腹砲彈,毒板機魨,剝皮竹(臺東)
Black-tailed triggerfish,Blackpatch triggerfish,Blackbelly triggerfish,Blackbelly picassofish,Black patch triggerish
經濟性物種 觀賞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稍延長,呈長橢圓形, 尾柄短。口端位,齒白具缺刻。眼前無深溝。頰部被鱗;鰓裂後有大型骨質鱗片。背鰭兩個,基底相接近,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I棘粗大,第II棘則細長,第III背鰭棘極短,不明顯,不露出棘基深溝。尾柄小棘僅三列,下兩列長,最上一列短。體上半部深褐色,下半部白色;從眼睛到胸鰭基部有一鑲藍線之黑帶;嘴角淺藍色;一條窄紅線從上唇延伸至胸鰭基底;體下半部有一大黑斑;尾柄深褐色,但尾端較淺,尾柄小棘黑色。除第一背鰭深色外,其餘鰭為白色;但尾鰭基褐色,上下緣淺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ecanthus verrucosus 上次更新:2025-02-07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英屬查哥斯群島,東至所羅門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萬那杜。臺灣分布於南部、東部、小琉球、蘭嶼及綠島等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ecanthus verrucosus 上次更新:2025-02-07

尺寸

體長:23: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ecanthus verrucosus 上次更新:2025-02-07

棲地

主要棲息於受保護的潟湖區及亞潮帶礁區,一般被發現於水深20公尺內的水域。
礁區近海沿岸

0~5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ecanthus verrucosus 上次更新:2025-02-07

效益(利用)

本魚種有時被飼養於水族館中以供人欣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ecanthus verrucosus 上次更新: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