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etodermis penicilligerus (Cuvier, 1816)

ASIZP0060599
ASIZP0064146
ASIZP0075147
Chaetodermis penicilligerus@fishdb-media-8311
棘皮單棘魨
單棘棘皮魨
剝皮魚,多刺皮夾克,老公仔魚,狄婆(澎湖)
Prickly leatherjacket,Tasselled leatherjacket,Leafy filefish
觀賞魚類 食用魚類
礁區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極側扁,極高,略呈卵圓形。全身佈滿發達之皮質突起;幼魚的突起鬚狀且大於眼徑長;背棘亦具此突起。吻稍突出;吻上緣線微凹。上枕骨高而隆起。 鰓裂位於眼後緣下方,全在體中線上方,與之成70度夾角。恥骨露出,上覆蓋有3對可動之特化鱗片。鱗片大小不一,但大鱗片極大,鱗片小棘極強壯,有寬厚之棘基,呈三角椎狀,棘可分叉,鱗片發達使皮層面粗糙。 第I背鰭棘位眼後緣上方,背棘彎曲,上有小棘;腹鰭膜不特別發達,膜後緣不向後延伸越過特化鱗,使恥骨露出甚多,恥骨後之背部突起(dorsal lobe)隱約可見;背鰭鰭條高,硬棘與鰭條間呈明顯凹陷。體灰白色,佈滿水平細黑紋;眼周圍具放射狀細黑紋;眼後下方與胸鰭後上方有兩個大圓黑斑。各鰭淡,色鰭膜具細黑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etodermis penicilligerus 上次更新:2006-06-03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度-馬來亞區至澳洲,北至日本南部。臺灣分布於北部及東北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etodermis penicilligerus 上次更新:2006-06-03

尺寸

體長:31: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etodermis penicilligerus 上次更新:2006-06-03

棲地

主要棲息於海藻叢生的沿岸礁區或底拖區域的水域。以其皮鬚擬態於海藻間,藉以欺敵及誘捕食物。主要以小型甲殼類及小魚為食。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1~3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etodermis penicilligerus 上次更新:2006-06-03

效益(利用)

中小型魚類,通常以潛水或一支釣捕獲,肉質佳,適宜煮湯食之。亦以其可愛的模樣而常被飼養於水族館中,供人欣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etodermis penicilligerus 上次更新:200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