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ifugu poecilonotus (Temminck & Schlegel, 1850)

ASIZP0059061
ASIZP0073577
Takifugu poecilonotus@Jheng2551
斑點多紀魨
斑點多紀魨
斑點河魨,氣規,規仔,紅目規
Pufferfish
數據缺乏(DD)
有毒物種
礁區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亞圓筒形,稍側扁,體前部粗圓,向後漸細,尾柄長圓錐狀。眼眶間隔大於吻長。鼻孔小,每側2個,鼻瓣呈卵圓形突起。體腹側下緣有一縱行皮褶。體背自鼻孔前方至尾柄中部上方、腹面自眼前緣下方至肛門前方以及側面自胸鰭前方至尾柄中部均被小棘。鰓孔內側淡色。背鰭近似鐮刀形,位於體後部,具軟條12-15;臀鰭與其同形且相對,具軟條10-13;無腹鰭;胸鰭寬短,上方鰭條較長,呈倒梯形,後緣稍呈圓形;尾鰭寬大,截形,或略呈圓形。體背部為黑褐色或藍黑色,體側黃褐色,腹面乳白色;體背及體側散佈許多大小不一之白斑,體背白斑通常小而圓,體側白斑則大而呈橢圓形;縱行皮褶黃色;體側另具3-4條不顯之鞍狀斑。各鰭淺黃色或淡色,尾鰭具暗色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akifugu poecilonotus 上次更新:2021-10-20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韓國至臺灣。臺灣分布於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akifugu poecilonotus 上次更新:2021-10-20

尺寸

體長:2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akifugu poecilonotus 上次更新:2021-10-20

棲地

暖溫水近海底層中小型魚類。主要以軟體動物、甲殼類、棘皮動物及魚類等為食。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5~35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akifugu poecilonotus 上次更新:2021-10-20

效益(利用)

肝臟及卵巢具劇毒,小腸、皮膚及精巢具強毒,肉也具有毒性,因此不宜食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akifugu poecilonotus 上次更新: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