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ennarius maculatus (Desjardins, 1840)

大斑躄魚
大斑躄魚
五腳虎
Largespotted angler,Wartskin frogfish,Warty frogfish,Clown anglerfish
觀賞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Lophiiformes » Antennarioidei » Antennariidae » Antennarius
Antennarius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Lophiiformes
Antennarioidei
Antennariidae
Antennarius

綜合描述

體成球形或略為側扁,腹部可膨大,尾柄明顯。頭高大,頭背緣陡斜。吻短。眼小。口裂大,下頜突出;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具齒。鰓孔小,位於胸鰭基部下方。體表粗糙,被小棘,並有許多肉質突起。頦部無肉質小突起。背鰭硬棘具3棘,第I硬棘特化為吻觸手,且位於上頜縫合處;末端具餌球,通常多叉;第 II硬棘游離,第III硬棘高大,末端彎向後方;第二背鰭長,具軟條11-12;臀鰭具軟條6-7;腹鰭顯然短於胸鰭;胸鰭軟條9-10;尾鰭圓形。體色多變,通常為黃色或白色,背部或體側具有不規則鞍斑,各鰭外緣褐色。本種易與Antennarius pictus混淆,本種具有較大且連續的鞍斑視為特徵。(何宣慶 2012/12)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ntennarius maculatus 上次更新:2013-01-21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海域,包括馬爾地夫、模里西斯、印尼、新加坡、菲律賓、臺灣、巴布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新加勒多尼亞等 。臺灣分布於東北部及南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ntennarius maculatus 上次更新:2013-01-21

尺寸

體長:15: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ntennarius maculatus 上次更新:2013-01-21

棲地

淺海底棲性物種,通常棲息於珊瑚礁區的海綿上面。幼體狀似裸鰓類。肉食性,利用吻觸手及餌球引誘獵物。母魚通常產下筏狀卵塊,內具有相當多的卵粒。
礁區近海沿岸

1~11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ntennarius maculatus 上次更新:2013-01-21

效益(利用)

除研究外,亦可用於科學教育,不具漁業利用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ntennarius maculatus 上次更新: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