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macanthus xanthometopon (Bleeker, 1853)

黃顱蓋刺魚
黃顱刺蓋魚
神仙,藍面神仙
Yellowmask angelfish,Blueface angelfish,Bluefaced angelfish,Yellowface angelfish,Blue-faced angelfish,Yellow-faced angelfish,Blue-face angelfish
經濟性物種 觀賞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潟湖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erciformes » Percoidei » Pomacanthidae » Pomacanthus
Pomacanthus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Percoidei
Pomacanthidae
Pomacanthus

綜合描述

體略高而呈卵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平直。吻鈍而小。眶前骨寬突,不游離;前鰓蓋骨後緣及下緣具弱鋸齒,具一長棘;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較大型鱗,頭部與奇鰭具小鱗,頰部鱗大小不一。背鰭硬棘XIV,軟條16-17;臀鰭硬棘III,軟條16-18;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圓形;腹鰭尖,第一軟條延長,達臀鰭起點;尾鰭鈍圓形。幼魚體一致為暗褐色,體側具18-20藍白相間弧狀紋,隨著成長弧紋逐漸減少;成魚體側鱗片藍色而具黃緣;體背及大部分的背鰭白色;胸部、胸鰭、尾鰭和背及臀鰭的部分皆為黃色;背鰭末緣具一大黑眼斑;黃色鞍狀斑橫越兩眼;頭部藍色而有黃色斑點散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anthus xanthometopon 上次更新:2021-06-21

分布

分布印度-太平洋區,由馬爾地夫至萬那杜,北至日本八重山群島。臺灣北部及南部海域可見蹤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anthus xanthometopon 上次更新:2021-06-21

尺寸

體長:38: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anthus xanthometopon 上次更新:2021-06-21

棲地

主要棲息於潟湖、峽道與外礁斜坡裡珊瑚豐富的區域。成魚時常在洞穴的附近活動,稚魚則停駐於很淺且有藻類生長的近海洞穴附近成長。通常是居性的。以海綿、具硬殼生物與被囊類為食。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5~25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anthus xanthometopon 上次更新:2021-06-21

效益(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在水族箱內的飼養較容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anthus xanthometopon 上次更新: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