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egnathus lettiensis Bleeker, 1860

黑斑刀海龍
黑斑刀海龍
黑斑柄頜海龍,海龍
Günther's pipehorse
觀賞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Gasterosteiformes » Syngnathoidei » Syngnathidae » Solegnathus
Solegnathus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Gasterosteiformes
Syngnathoidei
Syngnathidae
Solegnathus

綜合描述

體特別的延長和纖細,無鱗,由一系列的骨環所組成;尾端向腹面捲曲;軀幹部的上側稜與尾部上側稜不連接,下側稜則與尾部下側稜相接,中側稜與尾部上側稜相連。吻長於後頭部;吻部背中稜不完全。部分個體主鰓蓋具中縱稜。體環縱棘弱;亦無皮瓣。骨環 21-24 + 51-56;背鰭鰭條數 37-49;胸鰭鰭條數 22-24;尾鰭缺如。體呈黃色至淺褐色,體側有5-8枚深色斑塊。(2015/12/16 李茂熒、林沛立編寫)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olegnathus lettiensis 上次更新:2016-01-22

分布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以及澳洲西北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olegnathus lettiensis 上次更新:2016-01-22

棲地

主要發現於大陸棚180公尺以淺的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146~18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olegnathus lettiensis 上次更新:2016-01-22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偶為潛水捕獲,除學術研究及水族觀賞外,不具食用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olegnathus lettiensis 上次更新:2016-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