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nthopagrus taiwanensis Iwatsuki & Carpenter, 2006

臺灣棘鯛
臺灣棘鯛
臺灣黑鯛,烏格,黑格,琉球黑鯛,太平洋黑鯛,烏鯮
Taiwan seabream
臺灣特有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砂泥底 河口 近海沿岸 潟湖 礁沙混合區
半淡鹹水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高而側扁,體呈橢圓形,背緣隆起,腹緣圓鈍。頭中大,前端尖;頰鱗列數為3-4列。口端位;上下頜約等長,唇薄;上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4-5列,下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3列;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基底被鱗;側線完整,鱗數約44-47個;側線至硬棘背鰭基底之間則有3.5列鱗。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強,第IV或V棘最長;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第II棘強大,頭長為其1.5-1.8倍,臀鰭鰭條數為III, 9;胸鰭中長,不超過臀鰭第一硬棘;尾鰭叉形。體色為銅灰色,體側鱗片基部色暗,形成點狀縱帶;鰓蓋具黑色緣;側線起點及胸鰭腋部各有一黑點。背及尾鰭暗色且具黑緣;胸鰭在魚體新鮮時會呈現橘紅色;臀鰭鰭條白色,鰭膜黑色:腹鰭淡黄色或透明。以前所記載之灰鰭棘鯛(Acanthopagrus berda)為本種或太平洋棘鯛(Acanthopagrus pacificus)之誤鑑,灰鰭棘鯛主要產於印度洋,向東延伸至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海域。(2016/02/03 曹德祺、林沛立編寫)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anthopagrus taiwanensis 上次更新:2017-12-25

分布

分布於臺灣海域,包括西南部及澎湖等有分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anthopagrus taiwanensis 上次更新:2017-12-25

尺寸

體長:5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anthopagrus taiwanensis 上次更新:2017-12-25

棲地

主要棲息在泥地或砂質底地形之陸棚或沿岸海域,會進入河口或淡水域中。幼魚時期棲息在灣內平緩之半淡鹹水域。以多毛類、軟體動物、甲殼類、棘皮動物及其他小魚為主食。
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3~5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anthopagrus taiwanensis 上次更新:2017-12-25

效益(利用)

本種為高級食用魚,可為流刺網、延繩釣、一支釣等漁法所獲。肉味鮮美,炭烤、清蒸、紅燒、煮湯皆不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anthopagrus taiwanensis 上次更新: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