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yurichthys microlepis (Bleeker, 1849)

Oxyurichthys microlepis@Jheng2622
小鱗溝鰕虎
小鱗溝鰕虎魚
甘仔魚,狗甘仔
Maned goby
半淡鹹水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第一背鰭VI, 第二背鰭I , 13;臀鰭I , 12~13;胸鰭20~22;尾鰭16~17;體側縱列數為48~52,橫列為14~16;體長為體高的5.3~5.7倍,為頭長之4.1~4.5倍;頭長為吻長3.1~3.8倍,為眼徑之3.7~4.3倍。體細長而稍側扁;尾柄較高,尾柄長為其高的0.1~1.2倍;眼後頭頭部與體前部具小圓鱗而體後背具較大弱櫛鱗;體被中央無鱗僅具一低的小皮峭。(2019/05/29)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xyurichthys microlepis 上次更新:2019-06-20

分布

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海域,由肯亞、南非一帶至西太平洋地區。臺灣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xyurichthys microlepis 上次更新:2019-06-20

尺寸

體長:13.5: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xyurichthys microlepis 上次更新:2019-06-20

棲地

棲息於河口、港灣、沙岸等沙泥底質的環境中。底棲性魚種。以小型魚蝦、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
0~75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xyurichthys microlepis 上次更新:2019-06-20

效益(利用)

小型魚種,無重要漁業經濟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xyurichthys microlepis 上次更新:201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