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ünther, 1864)

橘色雙冠麗魚
橘色雙冠麗魚
麥達斯冠麗鯛,麥達斯慈鯛
Midas cichlid
入侵種
經濟性物種 觀賞魚類
淡水
淡水
於淡水域中可完成生活史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背鰭XVI-XVIII, 11-12;臀鰭VII, 8-9;側線鱗上段24-26,下段11-12。體型短而厚實,體高明顯較高,部分雄魚成體頭部會隆起。嘴唇較薄,眼睛略帶紅色,腹部與鰓蓋內側邊緣泛紅,體側有數個淺灰色條狀斑紋,斑蚊中央有6、7個分開的深黑色斑點,體側中央的斑點較大且顏色深而明顯,活體體色以灰綠色為主,背鰭、臀鰭與尾鰭邊緣均有斑點。(2019/10/16)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mphilophus citrinellus 上次更新:2019-10-16

分布

原產於中美洲。目前在南投日月潭地區有發現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mphilophus citrinellus 上次更新:2019-10-16

尺寸

體長:24.4:cm SL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mphilophus citrinellus 上次更新:2019-10-16

棲地

對環境適應力很強,在低溶氧與汙濁的水域中均能生長。雜食性,主要以小魚與大型無脊椎動物。
淡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mphilophus citrinellus 上次更新:2019-10-16

生命週期

於淡水域中可完成生活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mphilophus citrinellus 上次更新:2019-10-16

效益(利用)

入侵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mphilophus citrinellus 上次更新: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