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魚知識+
魚類名錄
公告事項
關於本站
首頁
>
Neenchelys mccoskeri
Hibino, Ho & Kimura, 2012
Neenchelys mccoskeri
Hibino, Ho & Kimura, 2012
中文名
麥氏新蛇鰻
其他俗名
新鰻,鰻仔,硬骨篡,篡仔,硬骨仔
英文俗名
McCosker's worm eel
棲息環境
深海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棲息水域
海水
分類資訊
Species 種
分類階層
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
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
鰻形目 Anguilliformes
»
糯鰻亞目 Congroidei
»
蛇鰻科 Ophichthidae
»
新蛇鰻屬 Neenchelys
新蛇鰻屬 Neenchelys
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鰻形目 Anguilliformes
糯鰻亞目 Congroidei
蛇鰻科 Ophichthidae
新蛇鰻屬 Neenchelys
相關連結
FishBase
、
TaiBOL[生命條碼]
、
TaiBOL[遺傳物質]
、
WoRMS
、
iNaturalist
資訊總覽
多媒體
標本
出現紀錄
子分類階層
綜合描述
頭長為全長的6.4-7.7%;尾長為全長的57-63%;鰓孔高為全長的1.5-3.2%;前鼻孔後緣有一突出囊;背鰭起點位於於軀幹中央,從背鰭起點經肛門長為軀幹長的46-59%;胸鰭細小,為頭長的1.5-4.3%;脊椎骨數172-184,背鰭前為34-41和臀鰭前為62-68。體延長且相當纖細,軀幹圓柱形,尾部愈後端愈扁平;頭小;尾長,前臀鰭長度比尾部短甚多。吻長,適度尖銳,吻尖至下頜尖之間距稍小於眼徑;吻腹側中有一明顯凹槽;吻部至枕骨區、唇緣與前下頜有許多小乳突。前鼻孔呈管狀,管背側缺刻顯著,後緣有一突出囊,其長度小於眼徑;後鼻孔延長,具斜而橢圓的細縫,與眼徑等長。眼睛小。上唇可往上張開至眼睛前方。口下位;齒呈錐形,細而尖,略向後彎,上下頜齒皆單列(圖2B,C)。上頜間齒分為三組:前位組-含有唇瓣包覆之2(包括模式標本)或3顆小齒;沿齒緣分布的中位組:4-6(模式標本4顆);形成一齒塊之後位組則與單排的鋤骨齒列相連。背鰭和臀鰭適度升高,幾達體高的1/2,末緣之鰭條與尾鰭匯合;背鰭位於軀幹中央;尾鰭呈圓形,極短;胸鰭細小,不明顯,其長度小於眼徑;腹鰭缺。活標本顏色;頭部前為褐色,體為粉灰色,奇鰭邊緣後端為黑色。浸漬標本顏色;頭部和身體全為淺灰至褐色,而背部遍布黑色素細胞;各鰭無色,僅背鰭和臀鰭後半部緣為黑青色。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Neenchelys mccoskeri
|
上次更新:2017-05-02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包括日本、臺灣。臺灣產於西南部海域。2012發表之新種。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Neenchelys mccoskeri
|
上次更新:2017-05-02
尺寸
體長:130.9:cm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Neenchelys mccoskeri
|
上次更新:2017-05-02
棲地
棲息於沙泥底海域,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棲息環境
深海
砂泥底
近海沿岸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Neenchelys mccoskeri
|
上次更新:2017-05-02
效益(利用)
罕見物種,無任何漁業利用,僅具有研究價值。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Neenchelys mccoskeri
|
上次更新:2017-05-02
綜合描述
分布
尺寸
棲地
效益(利用)
魚知識+
魚類名錄
公告事項
關於本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