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raroge nigra (Cuvier, 1829)

ASIZP0078358
無鬚真裸皮鮋
無鬚真裸皮鮋
淡水石狗公
Freshwater wasp fish
有毒物種
大洋 砂泥底 河口 淡水
淡水 半淡鹹水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Scorpaeniformes » Scorpaenoidei » Scorpaenidae » Tetraroge
Tetraroge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Scorpaeniformes
Scorpaenoidei
Scorpaenidae
Tetraroge

綜合描述

根據兩個採集自臺灣北部與東部的無鬚真裸皮鮋標本,具有以下形態特徵: (1)背鰭具有13根硬棘與7根軟鰭條。臀鰭具有3根硬棘與5根軟鰭條。胸鰭具有12根軟鰭條。(2)體表無鱗。側線完全,在胸鰭基部上方處緩升呈弧形。(3)頭部與體表具有許多小型黑色斑點。尾柄後段呈黑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審訂:黃世彬 來源學名:Tetraroge nigra 上次更新:2024-05-16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海域,包括印度、菲律賓、印尼、新幾內亞、琉球群島及臺灣等水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審訂:黃世彬 來源學名:Tetraroge nigra 上次更新:2024-05-16

尺寸

本種體長最大可達13.5公分。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審訂:黃世彬 來源學名:Tetraroge nigra 上次更新:2024-05-16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河口汽水域以及河川的中下游水域,成魚多半棲息於碎石間隙或岩石洞穴等環境;幼魚則躲於水草叢、枯木等掩蔽物中。
大洋砂泥底河口淡水

1~1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審訂:黃世彬 來源學名:Tetraroge nigra 上次更新:2024-05-16

取食策略

通常獨居,具偽裝能力,時常隱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審訂:黃世彬 來源學名:Tetraroge nigra 上次更新:2024-05-16

保育狀態

本魚種在國內為罕見魚種,不應捕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審訂:黃世彬 來源學名:Tetraroge nigra 上次更新:2024-05-16

威脅

本魚種在國內受到的主要威脅包括人為採集及棲地破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審訂:黃世彬 來源學名:Tetraroge nigra 上次更新:2024-05-16

效益(利用)

中小型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且數量稀少,不應捕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審訂:黃世彬 來源學名:Tetraroge nigra 上次更新:2024-05-16

風險

背鰭鰭棘下具毒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審訂:黃世彬 來源學名:Tetraroge nigra 上次更新: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