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sichthyidae

ASIZP0069553
ASIZP0059936
ASIZP0060160
ASIZP0069434
巨口光燈魚科
巨口光燈魚科
Family 科(臺灣目前記錄 5 屬,7 種)

綜合描述

體延長,側扁。頭圓錐形,側扁。口裂大,顯著住後延長;上下頜具齒,鋤骨、 腭骨及舌面上具齒或無。無鬚。鰓耙通常頗發達;無擬鰓,麥氏離光魚(Woodsia meyerwaardeni)除外。具鱗,為大的薄圓鱗,易脫落。具發光器:包括頭部通常1-2個、鰓條膜上通常1列、具峽部發光器、體腹側2縱列,各發光器有一管和腔。背鰭、臀鰭及腹鰭的位置常有變異,背鰭軟條10-16;臀鰭軟條12-33;具脂鰭,耶光魚屬(Yarrella)除外;尾鰭叉形。鰓被架11-22。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hosichthy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hosichthy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棲地

海洋發光魚類,生活於大洋中層或底層,幼魚及成魚棲息於200-800公尺的深海,後期仔魚則棲息較近於水表層處。利用發光器誘捕獲物或吸引異性。肉食性,主要以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食,以及捕食部分的甲殼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hosichthy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