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apidae

ASIZP0056595
ASIZP0067887
ASIZP0067834
ASIZP0078953
隱魚科
潛魚科
Family 科(臺灣目前記錄 5 屬,11 種)

綜合描述

體細長,近似鰻形,常側扁,且向後逐漸尖細。口大,不能伸縮。上頜骨未端裸露或隱於皮下。齒多變化,絨毛狀或顆粒狀,有時具犬齒。體裸露無鱗,具側線。肛門位於胸鰭下方。背鰭及臀鰭之基底甚長,末端與尾鰭接合;具有胸鰭 ,但纖細隱魚屬(Encheliophis)則不具有 ;除錐齒隱魚屬(Pryamodon)外均無腹鰭。脊椎骨數85-145。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rap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rap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棲地

沿近海暖水域底層魚類,少數生活於淡水域。生活習性特殊,大部份種類行寄生的生活方式,但錐齒隱魚亞科及隱魚亞科中的蓋棘隱魚屬(Echiodon)是深海自游性的魚類,不行寄生生活。常寄生在海參、海星及大型雙枚貝的體內。本科魚具有二個特化形態的仔稚期:第一期為漂浮期稱作 「vexillifer」 期,此時仔魚稱為「vexillifer larvae」,其主要特徵是前背鰭處有一延長成絲狀的皮膜。第二個時期是 「vexillifer larvae」定居於礁區後,尚未變成成魚之體型,是具有絲狀尾的稚魚期,稱為 「tenuis」期,有些魚則不經此期,直接從前期變為成魚之體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rap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