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魚知識+
魚類名錄
公告事項
關於本站
首頁
>
Neoceratiidae
Neoceratiidae
中文名
新角鮟鱇科
中國大陸俗名
新角鮟鱇科
分類資訊
Family 科(臺灣目前記錄 1 屬,1 種)
分類階層
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
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
鮟鱇目 Lophiiformes
»
蝙蝠魚亞目 Ogcocephalioidei
蝙蝠魚亞目 Ogcocephalioidei
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鮟鱇目 Lophiiformes
蝙蝠魚亞目 Ogcocephalioidei
資訊總覽
多媒體
標本
出現紀錄
子分類階層
綜合描述
主要特徵為極端的性別雙型,雄魚體長較雌魚短小甚多,僅有雌魚體長的一小部分。背鰭軟條11 ~ 13;臀鰭軟條10 ~ 13;無腹鰭。雌魚體細而延長,稍側扁;口裂橫向,可往後延伸至眶後;上下頜的外緣具有2-3列可移動之鈎狀齒;無第一背鰭棘(即無引誘獵物的吻觸手與餌球);似乎也沒有發光器;下頜可擴展而略超越上頜;有一對突出的鼻部乳突;表皮裸露無鱗。雄成魚寄生於雌魚上;眼與嗅覺器官退化;下頜具三向放射狀的鋸狀齒,每一尖端呈雙狀;上頜鋸狀齒缺如;表皮裸露無鱗。體色:整個頭部、軀幹與鰭條表面為深紅棕色至黑色。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Neoceratiidae
|
上次更新:2024-09-04
分布
全球三大洋。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Neoceratiidae
|
上次更新:2024-09-04
棲地
通常獨自行動,主要棲息於中層和深海層水域。雌魚的獵食方式尚待研究(顯然是沒有誘引獵物的特化鰭棘與發光器),或許可能是以其上下頜外圍延長的鉤狀齒,攔截柔軟被動的無脊椎動物為食;雄魚則藉由高度敏銳的感覺器官,積極尋覓配偶,並利用頜部前端特有的細齒吸附於雌魚上,經由血管及組織融合而形成寄生(共生)關係。雌魚體長約可達7.5公分,雄魚體長1.9公分。無經濟效益。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Neoceratiidae
|
上次更新:2024-09-04
綜合描述
分布
棲地
魚知識+
魚類名錄
公告事項
關於本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