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assidae

ASIZP0062130
ASIZP0060770
ASIZP0064806
ASIZP0073092
雙邊魚科
雙邊魚科
Family 科(臺灣目前記錄 2 屬,7 種)

綜合描述

體延長,長橢圓形或卵圓形,側扁;背部輪廓弧形,腹部輪廓與其同型。頭中小。眼中大。口大,斜裂;頜骨、鋤骨和腭骨均具呈絨毛狀齒,舌上有或無齒。眶前骨及前鰓蓋骨均雙重緣,具細齒或小棘;鰓蓋骨後緣無棘。體被圓鱗,易脫落,頰部及鰓蓋均被鱗;側線完全或中斷。背鰭有二個,分離或相連,具深缺刻,第一背鰭有I向前平伏的倒刺,後具VI—VII棘,第二背鰭具I棘及7-11軟條;臀鰭具III或VI棘及7-11枚軟條;尾鰭叉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mbass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分布

海水種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淡水種則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及印度至澳洲之淡水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mbass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棲地

沿海小型至中小型魚類,通常活動於汽水域,有些為純淡水魚類。群游性。肉食性魚類,以水生昆蟲及小型魚介貝類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mbass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