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pomatidae

ASIZP0073060
ASIZP0073075
ASIZP0065817
ASIZP0057170
發光鯛科
發光鯛科
Family 科(臺灣目前記錄 6 屬,16 種)

綜合描述

體延長,長橢圓形,側扁;背部輪廓弧形,腹部輪廓與其同型。頭中大。眼中大。口大,斜裂;頜骨、鋤骨和腭骨均具呈絨毛狀齒,舌上有或無齒。體被弱櫛鱗;側線完全。背鰭有二個,分離,第一背鰭硬棘VII—X棘,第二背鰭具0-I棘及8-10軟條;臀鰭具II或III棘及7-9軟條;尾鰭叉形。本科分類尚有爭議,依據Nelson(2006)報導本科中包括發光鯛屬(Acropoma)、擬發光鯛屬(Apogonops)、赤鮭屬(Doederleinia)、軟魚屬(Malakichthys)、擬尖棘鯛(Pseudohowella)、尖牙鱸屬(Synagrops)、新鯥屬(Neoscombrops)及尖牙發光鯛屬(Verilus);而花鯛屬(Symphysanodon)獨立成科;另外包括一直具爭議之尖棘鯛(Howella)則置於真鱸科(Percichthyidae);多鋸鱸屬(Polyprion)及堅鱗鱸屬(Stereolepis),也獨立成多鋸鱸科(Polyprionidae)。因此本科目前有8屬31種左右,臺灣紀錄5屬13種(臺灣魚類資料庫, 2015)。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ropomat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分布

分布於世界三大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ropomat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棲地

近沿岸大陸棚斜坡底層中小型魚類,一般棲息深度在50-200公尺間,有些種類可達500公尺以上。發光鯛屬魚種於胸鰭下方具發光器。主要以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等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ropomat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