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ranidae

ASIZP0079429
ASIZP0073053
ASIZP0072515
ASIZP0054751
鮨科
鮨科
Family 科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erciformes » Percoidei
Percoidei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Percoidei

綜合描述

體延長,呈長橢圓形,有些側扁。口大或中型,平裂或略斜裂;上頜骨露出,副上頜骨有或無;下頜通常長於上頜。上下頜齒絨毛狀、或尖細、或混有犬齒。主鰓蓋骨通常有三枚平扁的棘或突棘,但上下二枚有時不明顯,前鰓蓋骨後緣有鋸齒或有棘。被櫛鱗或圓鱗,有時埋入皮下,不甚明顯;側線單一且完全。背鰭連續或分離,硬棘相當發達,VII-XIII,軟條10-27;臀鰭硬棘II或III,或無。脊椎骨24-26。種類繁多,科及亞科間之分類上仍有許多爭議,現依Nelson(2006)將全世界鮨科歸類為3亞科,粗估約64屬,475種以上,分別鮨亞科(Serraninae)約13屬75種左右、花鱸亞科(Anthinae)約21屬170種左右及石斑魚亞科(Epinephelinae),石斑魚亞科又分5族,分別為東洋鱸族(Niphonini)1屬1種、石斑魚族(Epinephelini)約15屬100種左右、黃鱸族(Diploprionini)3屬5種、長鱸族(Liopropomini)3屬及黑鱸族(Grammistini)的8屬21種左右;台灣目前記錄為3亞科31屬121種(臺灣魚類資料庫, 2015)。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erran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分布

廣泛分布於熱帶至溫帶海域,少數為淡水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erran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棲地

鮨科大部分為海水產,少數為淡水產。多半屬日行性魚類,由於種數甚多,具相當複雜之生態層性。大多屬底棲性之魚種,且具領域性及擬態行為。絕大多數以魚類、蝦、蟹、端足類等為食,是兇猛的掠食者。而花鱸亞科之擬花鮨屬(Pseudanthias)、珠斑脂屬(Sacura)具群游性,日間覓食於水層中,以浮游生物為食,夜間則躲藏於珊瑚礁間之洞穴。本科魚種體色鮮艷多變化,且具有雌雄雙色及雌變雄之轉變等現象。有些魚種和鸚哥魚及隆頭魚等同樣具有社會階層之地位控制現象的生態適應行為。有些為夜行性魚類,晝間獨居於珊瑚礁或岩礁底部之孔穴中,夜間則在外覓食,例如黑鱸屬(Grammistes),且當其受驚嚇時,體表會分泌大量 之黏液,具有皂泡效果且內含有毒之黑鱸素 (grammistin) ,故不可食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erran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