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stognathidae

ASIZP0059493
ASIZP0061792
ASIZP0066959
ASIZP0059492
後頜魚科
後頜鰧科
Family 科(臺灣目前記錄 2 屬,9 種)

綜合描述

體長橢圓形或稍延長,略側偏。頭中大,背緣圓凸,具不被鱗。眼中大或大型,位於頭前半部。口大,近水平狀,可伸縮;頜齒一列,犬齒狀,有些種類鋤骨具齒,腭骨和舌面均無細齒。體被圓鱗;側線一條不完全,止於背鰭中部下方,有些種有兩條側線。背鰭單一,硬棘IX-XiI,軟條11-16;臀鰭硬棘II-III,軟條10-16;腹鰭喉位;尾鰭圓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pistognath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分布

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東西兩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pistognath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棲地

淺海穴居性中小型魚類,有些種類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左右。可以利用口挖掘沙石以築穴,並利用細石和碎貝殼鞏固家園。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pistognath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