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iidae

ASIZP0069509
ASIZP0078859
ASIZP0075245
ASIZP0075253
鰕虎科
鰕虎科
Family 科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erciformes » Gobioidei
Gobioidei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Gobioidei

綜合描述

種類繁多,體型各異。口大或中大;兩頜等長,或上頜長,或下頜長皆有。體被櫛鱗或圓鱗,有些種類鱗退化或埋於皮下;無側線;頭部密佈感覺溝。 背鰭兩個,前者均為硬棘,後者有I硬棘及6—15軟條,或僅具一背鰭;臀鰭有I弱棘;腹鰭多特化為吸盤狀構造;胸鰭大,圓形;尾鰭圓形或尖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obi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分布

廣泛分布於全世界溫熱帶的淡水、半淡鹹水及海水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obi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棲地

鰕虎是少數所含魚種數超過一千種以上之魚科。體型均很小,大多數體長不超過10公分;其中微鰕虎魚屬(Trimmaton)更是世界上記錄到最小的脊椎動物之一,體長很少超過12-15mm。其生態棲所,隨種類不同而多變,從溪流、河口、砂岸、岩岸至珊瑚礁區均有;且大部分屬底棲性。有些種類生活於淡水而游入海中繁殖,有些種類則與之相反。有些因具有特殊之生態習性,較為引人們注目,如短鰕虎屬(Gobiodon)及副鰕虎屬(Paragobiodon)等只居住於枝狀珊瑚叢間(Acropora sp.及Pocilloporid sp.);磯塘鱧屬(Eviota)主要活動於珊瑚礁區,磨鰕虎屬(Trimma)居住在珊瑚礁區的小洞穴中,此二者之體長均小於3公分;海鞭鰕虎屬(Bryaninops)多棲息於海鞭或珊瑚之上。此外,鰕虎與他種生物共生之現象是目前研究之重要課題之一,其中與槍蝦共生之鰕虎更是熱門之研究對象。已知具有此現象之魚種有:鈍鯊屬(Amblyeleotris)、櫛鰕虎屬(Ctenogobiops)、白頭鰕虎(Lotilia graciliosa)、猴鯊屬(Cryptocentrus)、凡氏鰕虎屬(Vanderhorstia)、及帆鰭鰕虎(Mahidolia mystacina)等。大多數之鰕虎為肉食性,其食物複雜,包括甲殼類、海綿、環節動物、多毛類及魚等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obi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