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魚知識+
公告事項
關於本站
首頁
>
Osphronemidae
Osphronemidae
中文名
攀鱸科
中國大陸俗名
絲足鱸科
分類資訊
Family 科
分類階層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erciformes » Anabantoidei
Anabantoidei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Anabantoidei
ASIZP0072817
作者: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ASIZP0065755
作者: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ASIZP0078383
作者: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ASIZP0078382
作者: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資訊總覽
多媒體
標本
子分類階層
綜合描述
體呈橢圓或稍延長,極側扁,頭小而吻短。體被櫛鱗;側線完全或在相對於背鰭硬棘部後端之下方間斷。背鰭及臀鰭具硬棘;腹鰭之第一根軟條延伸為絲狀。第一鰓弧之上部變形為迷器,可以直接呼吸空氣。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Osphronemidae
|
上次更新:2024-09-04
分布
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至東南亞、台灣及日本等地的淡水域及河口域。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Osphronemidae
|
上次更新:2024-09-04
棲地
主要棲息於低海拔的平原緩流區或湖沼、池塘及稻田等之靜水域中,能耐低溶氧環境。雜食性,以浮游動物、水生昆蟲幼蟲或藻類等為食物,例如孓孓,所以有防止蚊蠅孳生的功能。繁殖期有些親魚有築泡巢及單一或共同照顧子代的行為。具有迷器來幫助呼吸,可以直接和空氣中的氧氣進行氣體交換。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Osphronemidae
|
上次更新:2024-09-04
綜合描述
分布
棲地
魚知識+
公告事項
關於本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