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aridae

ASIZP0078757
ASIZP0061854
ASIZP0073884
ASIZP0063675
冠鰈科
冠鰈科
Family 科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leuronectiformes » Pleuronectoidei
Pleuronectoidei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leuronectiformes
Pleuronectoidei

綜合描述

體橢圓形,極側扁;兩眼皆在體之右側。口小。兩頜發達,兩側頜齒亦發達,絨毛狀,呈狹齒帶;腭骨無齒。前鰓蓋骨後緣游離,無皮膜或鱗片。眼側被強櫛鱗,盲側被圓鱗或弱櫛鱗;側線幾近直線。背鰭起點在眼之前方,且向吻部延伸達盲側鼻器的下方,前方鰭條延長如絲或正常;背鰭、臀鰭及尾鰭分離;胸鰭延長;腹鰭延長或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amar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較深水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amar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

棲地

主要棲息於較深海域的砂地或泥地上,屬於小型至中等大型魚,經濟價值不高。產漂浮性卵,孵化後小魚之外形和一般魚類相同,眼睛位在體之兩側,且先行漂浮性生活,然後才下沈至砂地上活動。利用背鰭和臀鰭緩緩的游走,遇到敵人,則會擺動身體及尾部快速游動或躲入砂中。以小型底棲生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amaridae 上次更新: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