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地震魚」嗎?

今年921日台灣中部發生了百年來死傷最為慘重的集集大地震,許多地區房屋被夷為平地,使數萬人流離失所。然而在此百廢待舉,全國正努力投入救災與復建的過程中,又有不少傳聞或專家的警告,謂在台灣其他地區仍可能會有強震發生。讓全國同胞又陷入地震恐慌的夢魘之中。但根據地質或地震專家的說法,以現今的科學是沒有辦法準確地預測地震的,也因此各種可能可以用來預測地震的說法與傳聞也就紛紛出籠,其中利用動物的敏銳感覺,在大地震發生前的異常反應、行為或大規模的遷徙就很容易在坊間流傳,似乎煞有介事。究竟動物是否真的會預測地震的能力,或只是人們穿鑿附會的馬後炮呢?可惜迄今仍然沒有答案
在魚族中,最近就傳聞有一種「地震魚」,傳說在地震前後才會現身。如中國時報今年928日,即有記者由蘇澳報導稱南方澳魚船「新都昇二十號」,927日由南澳外海捕獲一條長八呎、重卅餘公斤的「皇帶魚」。去年,嘉義縣瑞里鄉發生大地震前,漁民在澎湖海域曾捕獲一條,漁村相傳此種又稱為「海龍王」、「龍宮使者」或「白魚龍」的深海魚,在大地震前後才會出現。或許是在深海海底地殼發生變動或火山爆發前,這種魚會逃離深海到淺海域活動,所以容易被捕獲。但是,今年120日聯合報也有記者報導,在台東富岡的小野柳風景區附近海域150公尺處也捕獲一尾,但當月卻沒有地震發生,也因此這種長相奇特的怪魚應該和地震無關。

 

石川氏粗鰭魚,採自東港

其實,根據報導上所刊載的照片來看,它們所採到的「地震魚」並不是真正的「皇帶魚」,而是屬於月魚目、粗鰭魚科 (Trachipteridae)石川氏粗鰭魚 (Trachipterus ishikawae)。這種魚因為鱗片易落,故看似身體無鱗,且無臀鰭及尾鰭,眼大,有齒,分布在全球各大洋。全球共有39種,台灣目前只記錄過一種,即石川氏粗鰭魚。但因其體型大而長相怪異,所以常見諸於報紙之新聞報導。
 

勒氏皇帶魚 (東京國際水族館)

遺憾的是,這種魚常被誤鑑為同屬月魚目,但是不同科的皇帶魚科 (Regalecidae)皇帶魚 (Regalecus russelli)。皇帶魚科的皇帶魚是所有魚種中體長最長的,最長的記錄可到5-8公尺,全身光滑無鱗片,沒有臀鰭,只在腹部有一根延長的鰭條,背鰭基特別長,最前面幾根背鰭軟條也特別延長且呈紅色,眼睛小,沒有牙齒;全世界共有24種,另一屬是長體皇帶魚 (Agrostichthys)
皇帶魚迄今在台灣尚未發現和正式記錄,希望日後若有漁民或讀者發現可以送給研究單位作研究並典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