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Naso unicornis  
發音 
Naso unicornis單角鼻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Forsskål, 1775) 棲息深度 1 - 180公尺
中文名 單角鼻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刺尾鯛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70 Acanthu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單角鼻魚 
最大體長 7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剝皮仔、打鐵婆、獨角倒吊、鬼角(臺東)、老牛(澎湖)、掛角狄(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模式種產地
紅海 
同種異名 Acanthurus unicornis, Chaetodon unicornis, Naso unicorn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Randall et al.,1990)  Forsskål, P. 1775 Randall, J. E., G. R. Allen etc. 199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4870 ASIZP0055270 ASIZP0058482 ASIZP0058483 ASIZP0058623 ASIZP0059013 ASIZP0060521 ASIZP0060990 ASIZP0066651 ASIZP0070768 ASIZP0801760 ASIZP0802633 ASIZP0802660 ASIZP0806722 ASIZP0900046 ASIZP0911760 ASIZP0916722 ASIZP0916910 FRIP03164 FRIP20277 FRIP21228 FRIP21473 FRIP21476 FRIP21594 FRIP21796 FRIP22152 NMMBP05064 NMMBP05514 NMMBP05641 NMMBP06220 NMMSTP00325 NMNSF01274 NTUM01200 NTUM01206 NTUM01216 NTUM01217 NTUM01220 ...列出全部44筆...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英文俗名 Unicorn tang; Unicornfish; Brown unicornfish; Bluespine unicornfish; Bluespine unicorn; Longhorn unicornfish; Humphead unicornfish; Longnose unicornfish; Long-snouted unicorn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有二個盾狀骨板,各有一個龍骨突。頭小,隨著成長,在眼前方之額部逐漸突出而形成長而鈍圓之角狀突起,其長度與吻長略同,吻背朝後上方傾斜,直到角突處為止。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齒,齒稍側扁且尖銳,兩側或有鋸狀齒。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分別具VI棘及II棘,各鰭條皆不延長;尾鰭截平,上下葉緣延長如絲。體呈藍灰色,腹側則為黃褐色,尾柄上的骨質板為藍黑色。背鰭與臀鰭有數條暗色縱線,並具藍緣。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水道、潟湖、礁岸、礁區斜坡或有拂浪處。幼魚於礁區上方活動,成魚則大多成小群活動。一般在淺水域活動,最大深度可達180公尺左右。繁殖季節時則會成對出現。以粗糙多葉的褐藻類為食,例如馬尾藻。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部,東至馬貴斯及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及拉帕群島。臺灣各地海域以及離島之礁岸區均有記錄。 

漁業利用

一般以流刺網、延繩釣或潛水鏢魚法等捕獲。觀賞及食用兼具。剝皮後,煮薑絲湯,肉質鮮美。尾柄上骨質盾板非常銳利,易傷人,處理時需小心。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