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Tachysurus adiposalis
Tachysurus adiposalis長脂瘋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Oshima, 1919) 棲息深度 0 - 10公尺
中文名 長脂瘋鱨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59 Bag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長脂瘋鱨 
最大體長 1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長脂擬鱨、脂鮠、淡水河鮠、三角鉤、三角姑 
世界分布 臺灣   台灣分布 北部、中部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臺灣新店淡水河 
同種異名 Leiocassis adiposalis, Pseudobagrus adiposalis   
參考文獻 1.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2.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3. 陳義雄、曾晴賢、邵廣昭。2012。臺灣淡水魚類紅皮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北。242 pp..; 4. Gao, G., 1991. Bagridae. p. 297-317. In J.-H. Pan, L. Zhong, C.-Y. Zheng, H.-L. Wu and J.-H. Liu (eds). 1991. The freshwater fish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Guangzhou. 589 pp.   Oshima, M. 191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陳義雄,方力行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54195 ASIZP0057071 ASIZP0058352 ASIZP0058507 ASIZP0064344 ASIZP0065746 ASIZP0067601 ASIZP0072263 ASIZP0072270 ASIZP0074646 ASIZP0078978 ASIZP0078979 ASIZP0801331 ASIZP0801976 ASIZP0801977 ASIZP0807296 ASIZP0807297 ASIZP0900293 ASIZP0911331 ASIZP0911976 ASIZP0911977 ASIZP0917296 ASIZP0917297 FMNH59079Lectotype FRIP00602 NMMBP03988 NMMBP04426 NMMBP05298 NMMBP05683 NMMBP05684 NMMBP05685 NMMBP05884 NMMBP05941 NMMBP05972 NMMSTP00365 NMNSF00256 NMNSF00260-1 SU23176Paralectotype ...列出全部79筆...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Bagrid cat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VU 2017淡水魚紅皮書:VU
形態特徵

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後部較側扁,尾柄較低。頭略小,吻部圓鈍。眼較小,上側位。口大,下位,口裂呈淺弧形,上頜較下頜前突。頭部具4對鬚,頦鬚2對,較短;上頜鬚最長,但末端未達胸鰭基部。裸露無鱗。背鰭II硬棘,尖銳而具鋸齒,7軟條,起點距脂鰭起點較近於吻端;臀鰭20軟條;脂鰭發達,基部頗為延長,約可達體高的2倍;尾鰭雙弧形。體一致為灰黑色,無任何斑點。另有主要產於南部曾文溪流域中游及支流水域的一種,陳等(2012)認為其分類上仍有疑慮,暫時以南臺擬鱨(Pseudobagrus sp.)命名之( 林沛立編寫 2013/01)。長脂擬鱨(Pseudobagrus adiposalis)為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初級淡水魚。喜歡棲息於河川中上游的清澈水域,性嗜水流較大而高溶氧的水層底部棲息。白天躲於岩石縫隙中,大多於夜間或洪水期才出來覓食。肉食性,以水生昆蟲、小魚及小蝦等小型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為臺灣特有種,主要分布於臺灣北部與中部河川的中游水域裡。 

漁業利用

食用魚,紅燒或油炸皆宜,唯背鰭和胸鰭之硬棘,堅硬且具銳利,捕捉時應小心。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