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Taeniamia dispilus
Taeniamia dispilus橫紋帶天竺鯛
by: 陳靜怡
命名者 (Lachner, 1951) 棲息深度 2 - 60公尺
中文名 橫紋帶天竺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天竺鯛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52 Apogo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橫紋帶天竺鯛 
最大體長 8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大面側仔、大目側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臺灣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1. Shao, K. T., and J. P. Chen (1986) The New Records of Cardinalfishes from Taiwan, with a Synopsis of the Family Apogonidae. Journ. Taiwan Museum, 39(2):61-104;2. Fraser, T. H. (2013) A new genus of cardinalfish (Apogonidae: Percomorpha), redescription of Archamia and resemblance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Kurtus (Kurtidae: Percomorpha). Zootaxa 3714 (no. 1): 1-63.  
典藏標本 ASIZP0054909 ASIZP0055921 ASIZP0055927 ASIZP0055948 ASIZP0056611 ASIZP0056963 ASIZP0056964 ASIZP0058657 ASIZP0062124 ASIZP0062145 ASIZP0062528 ASIZP0064340 ASIZP0064346 ASIZP0067108 ASIZP0067150 ASIZP0071141 ASIZP0802123 ASIZP0802124 ASIZP0802263 ASIZP0912123 ASIZP0912124 ASIZP0912263  
典藏基因2012-01-08,Chia-Hao Chang,CO1,100%
英文俗名 Cardinal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背鰭VI-I, 9;臀鰭II,16~18;胸鰭13~14;側線鱗26;鰓耙數3~4+1+15~16;體側扁,口大,略下位。臀鰭鰭條特別長,且末端為白色。魚體呈略透明的肉紅色,並具數十條不甚明顯的淡藍橫帶,特徵為鰓蓋後緣的側線下有一暗紅斑(死後則變褐色),尾柄部有一大黑斑。(2019/07/03)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近岸海灣或潟湖內之珊瑚礁區。群居性,以浮游動物或其它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本種魚通常與其它長鰭天竺鯛群中混游。 

地理分布

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無任何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