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Narke japonica  
發音 
Narke japonica日本單鰭電鱝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1850) 棲息深度 10 - 150公尺
中文名 日本單鰭電鱝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雙鰭電鱝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43 Narci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日本單鰭電鰩 
最大體長 4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日本電鱝、電魴、雷魚 
世界分布   台灣分布 南部、西南部、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Torpedo japonic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楊鴻嘉圖鑑 (金);Carvalho, M. R. de, L. J. V. Compagno etc. 2003   朱元鼎 編 1984 朱元鼎 編 1985 楊鴻嘉, 楊誠國 1990 楊鴻嘉, 陳良德 1993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楊鴻嘉, 陳良德 1995 楊鴻嘉, 張寶仁 1996 
典藏標本 ASIZP0057921 ASIZP0060206 ASIZP0060258 ASIZP0061470 ASIZP0062333 ASIZP0062334 ASIZP0066054 ASIZP0070355 ASIZP0070776 ASIZP0074497 ASIZP0074861 ASIZP0080455 ASIZP0800646 ASIZP0910646 FRIP00718 FRIP00719 MTP0042 MTP0194 NMMBP04410 NMMBP04562 NMMSTP01619 NMNSF00313 NMNSF00994 NMNSF01046 NTMP0531 NTMP0817 NTMP1300 NTOU-AE6168 NTUM01680 NTUM01683 NTUM01685 NTUM01688 NTUM01709 NTUM01710 NTUM01714 NTUM04456 NTUM04457 ...列出全部46筆...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英文俗名 Electric ray; Japanese sleeper ray; Electric numb ray; Japanese spotted torpedo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盤圓形,寬比長為大;尾短寬,比體長稍短或幾與體長相等,比體長稍長,側褶很發達,自背鰭起點下方至尾鰭基底後方,吻頗長,前端廣圓;吻軟骨柔軟,眶前軟骨發達。眼睛小,眼球部分突出,位於出水孔之前方內側。出水孔大,橢圓形,邊緣光滑,明顯的突起,兩出水口外緣間的距離與吻長相等或比吻長為大。鼻孔小,前鼻瓣連合為一長方形口蓋,後緣游離後延,伸達下唇。口小,唇軟厚而皺。牙細小,平扁,粒狀。鰓孔狹小,直行排列,第五鰓孔間的距離約為第三鰓孔之5倍。胸鰭前延,達鼻囊前緣的水平線,兩側相當寬廣地被吻軟骨及眼前眶軟骨隔開,前後緣連續,有一短內緣和一圓的後角。腹鰭前角圓鈍,不突出;後緣斜直或圓凸;內緣短,後角小。背鰭一個,中大,起點在於腹鰭基底之後,前、後、內緣分明,前後角圓形,與尾基的距離約與其基底長相等。尾鰭寬大,後緣與下緣斜圓形。背面常灰褐色,沙黃或赤褐色,有時具少數不規則暗色斑塊,有時發電器上具一白斑,個鰭邊緣及尾側白色。腹面淡白,體盤外側和腹鰭後緣裡面,以及尾後部褐色。(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棲於水深約10-150公尺。  

地理分布

分布於黃海、東海及南海,臺灣產於東北部及西南部泥沙海域。  

漁業利用

偶由底拖網捕獲,非重要之經濟魚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