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Muraenesox bagio  
發音 
Muraenesox bagio百吉海鰻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Hamilton, 1822) 棲息深度 20 - 100公尺
中文名 百吉海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海鰻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84 Muraenesoc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褐海鰻 
最大體長 20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虎鰻、海鰻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西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度恒河河口 
同種異名 Muraena bagio, Muraenesox baggio, Muraenesox cinereus, Muraenisox bagio, Muraenosox bagio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Francis Hamilton, (formerly Buchanan,) M. D. 1822 Castle, P. H. J. 1967 Chen, J. T. F. etc. 1967 Klausewitz, W. etc. 198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64688 ASIZP0700235 ASIZP0800302 NMMBP06438 NMMBP06589 NTUM07613  
英文俗名 Pike conger; Silver eel; Common pike conger; Common pike ee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軀幹部近圓筒狀,尾部側扁。體長為體高之17.1倍,頭長的6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1.3倍;頭長為吻長之3.8倍;吻長為眼徑之2.9倍;頭長為眶間區之10.7-11.4倍;肛門前之側線35-38孔。體無鱗,側線孔明顯。背鰭、臀鰭與尾鰭均發達,並相連。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稍前上方。胸鰭發達、尖長。體背及兩側銀灰色,大型個體暗褐色,腹部乳白色。背鰭、臀鰭和尾鰭邊緣黑色,胸鰭淡褐色。

棲所生態

為兇猛的底層魚類,棲息於泥沙底質或岩礁區,有時亦會進入河口區攝食。有季節性迴游習性,每年春夏季時北上進行生殖迴游,秋冬季南下越冬迴游。游泳迅速,性貪食,攝食蝦、蟹、魚類等生物。一般體長約20~40公分左右,最大可達200公分左右。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東非至菲律賓,北至日本,南至新幾內亞、阿拉弗拉海、澳洲、新加勒多尼亞與斐濟等。臺灣分布於西部、東北部及西南部等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多被加工成鰻魚羹或製成罐頭、魚乾或魚丸等販賣,魚肝則拿來提煉魚肝油。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