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
|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
||||||||
命名者 | Chen, 1981 | 棲息深度 | 50 - 295公尺 | |||||||
中文名 | 鈍吻新棘鮋 | 有毒魚類 | 是 | |||||||
科中文名 | 鮋科 | 經濟性 | 否 | |||||||
科號科名 | F304 Scorpaenidae | 食用魚類 | 否 | 中國大陸名 | 鈍吻新棘鮋 | |||||
最大體長 | 9.4 cm | 觀賞魚類 | 否 | 其他中文名 | 石狗公、石頭魚 | |||||
世界分布 | 西太平洋 | 台灣分布 | 西部、小琉球 | |||||||
棲息環境 |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 模式種產地 |
|
|||||||
同種異名 | ||||||||||
參考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4(FAO,1999);Fishbase(2008);Chen, L. C. (1981) Scorpaenid fishes of Taiwan. Q. J. Taiwan Mus. (Taipei) v. 34 (nos. 1/2): 1-60 Chen, L. C. 1981 Thomas Gloerfelt-Tarp etc.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arpenter, K. E. etc. 1999 | |||||||||
典藏標本 | ASIZP0700056 CAS42139Holotype CAS42140Paratype NMMBP03318 NMMSTP00977 | |||||||||
英文俗名 | Stonefish | |||||||||
瀕危狀態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 |||||||||
形態特徵 | 體長橢圓形,側扁。頭大。眼後頂骨部無凹溝。眼眶上部具細長之皮瓣。眶前骨2棘;眶下骨3棘;前鰓蓋骨5棘;淚骨具有2強棘。口中大,斜裂,上下頜約略等常;腭骨有齒。體被櫛鱗。背鰭硬棘較粗壯,具XII,背鰭第III棘最長,各棘間之鰭膜缺刻,前半部較深,後半部較淺,軟條9;臀鰭硬棘III,軟條5;腹鰭I, 5;胸鰭中大,無游離鰭條,上方具數條分支的鰭條,鰭條18。體及各鰭一致為淺紅色,有時具鮮紅色的斑駁散在體側及各鰭上。 |
|||||||||
棲所生態 | 近海較深水域的底棲魚種,棲息深度可達300公尺。生活習性不甚清楚。 |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西太平洋海域,包括臺灣及新加勒多尼亞等。臺灣西南部及小琉球海域有分布。 |
|||||||||
漁業利用 | 小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不具經濟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