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Gymnothorax margaritophorus  
發音 
Gymnothorax margaritophorus斑頸裸胸鯙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64 棲息深度 8 - 25公尺
中文名 斑頸裸胸鯙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鯙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79 Murae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斑頸裸胸鱔 
最大體長 7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錢鰻、薯鰻、虎鰻、鰻(臺東)、糬鰻(澎湖)、硓[石古]鰻(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澎湖、蘭嶼、東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班達海 
同種異名 Lycodontis margaritophor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A review of muraenid eels (Family Muraenidae) from Taiwan with descriptions of twelve new records. Zoological studies 33(1):44-64(Chen, Shao & Chen, 1994);Bleeker, P. 1864. Poissons inédits indo-archipélagiques de l'ordre des Murènes. Nederlandsch Tijdschrift voor de Dierkunde v. 2: 38-54  P. Bleeker 186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hen, H.-M., K.-T. Shao etc. 1994 
典藏標本 ASIZP0056656 ASIZP0058149 ASIZP0067161 ASIZP0071211 ASIZP0802195 ASIZP0912195 FRIP22219 NMMBP03156 NMMBP03157 NMMSTP00175 NTOU-AE0216 NTOU-AE0605 NTOU-AE1944 NTOU-AE1945 RUSI35095 USNM00312532 USNM00312533 USNM00312534 USNM00312535  
典藏基因2008-08-05,張榮樺,CO1,100%
英文俗名 Pearly moray; Pearly moray eel; Turnkeyed moray; Trunk-eyed moray; Blackpearl moray; Blotch-necked mora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吻尖長,頜間齒長尖牙狀。其他大的尖牙位於頜部前端及上頜頜齒內列。脊椎骨數128-132。本種體色及斑紋頗有變異,底色可由黃褐、綠褐至深褐色;眼斜後上方有一列黑褐色斑向尾部方向延伸;前鼻管黑色;下頜白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淺海珊瑚、岩礁的洞穴及隙縫中。以魚類為主食,偶食甲殼類。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東非,東至萊恩及社會群島,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大堡礁等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東部、澎湖和蘭嶼等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可利用延繩釣、手釣和籠具誘捕等漁法。可食用性。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