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
|
![]() by: ©H. Weng |
||||||||
命名者 | Kaup, 1856 | 棲息深度 | 1 - 20公尺 | |||||||
中文名 | 中華鬚蛇鰻 | 有毒魚類 | 否 | |||||||
科中文名 | 蛇鰻科 ![]() |
經濟性 | 否 | |||||||
科號科名 | F081 Ophichthidae | 食用魚類 | 是 | 中國大陸名 | 中華鬚鰻 | |||||
最大體長 | 29.5 cm | 觀賞魚類 | 否 | 其他中文名 | 中國鬚蛇鰻、鰻仔、硬骨篡、篡仔、硬骨仔 | |||||
世界分布 | 西太平洋 | 台灣分布 | 西部、西南部、北部
![]() |
|||||||
棲息環境 | 砂泥底、近海沿岸 | 模式種產地 |
|
|||||||
同種異名 |
Ophisurus polyodon ![]() |
|||||||||
參考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硬骨魚綱鰻鱺目 背棘魚目(張春光等, 2010)
![]() ![]() ![]() ![]() |
|||||||||
典藏標本 |
![]() ![]() ![]() ![]() ![]() ![]() ![]() ![]() |
|||||||||
英文俗名 | Snake eel | |||||||||
瀕危狀態 | ![]() |
|||||||||
形態特徵 | 體細長;吻尖;眼小;上頜略長於下頜;口裂超過眼之後緣;僅上唇邊緣具發達的唇鬚,呈流蘇狀。齒小,圓錐狀;上頜齒4-6列,排列呈帶狀;下頜齒2列,不規則排列;鋤骨齒2-4列,呈帶狀排列。背鰭起點在鰓裂之後,即胸鰭基底的上方或稍後;背、臀鰭較發達,止於尾端稍前;胸鰭發達,為吻長的1.7倍;無尾鰭,尾端尖禿。體一致為灰褐色。 |
|||||||||
棲所生態 | 主要為棲息於近岸沙泥底的中小型魚類。穴居性,善於利用尾尖鑽穴,退潮時鑽入沙泥中,漲潮時游至沙泥上面。以貝類、蝦蛄等底棲動物為食。 |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海域。臺灣見於北部、西部及西南部沙岸水域。 |
|||||||||
漁業利用 | 可食用,骨軟肉嫩,味鮮美,唯魚體較小,量也不大,不為經濟性魚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