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Rhynchorhamphus georgii  
發音 
Rhynchorhamphus georgii喬氏吻鱵
by: ©Randall, John E.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47) 棲息深度 0 - 20公尺
中文名 喬氏吻鱵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鱵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54 Hemiramph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喬氏吻鱵 
最大體長 23.1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補網師、水針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 
棲息環境 大洋、礁區、砂泥底、河口、
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度孟買 
同種異名 Hemiramphus eclancheri, Hemiramphus georgii, Hemiramphus leucopterus, Hemiramphus russeli, Hemirhamphus cantori, Hemirhamphus georgii, Hemirhamphus marginatus, Hemirhamphus plumatus, Hyporhamphus georgi, Hyporhampus georgii, Loligorhamphus norman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4(FAO,199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arpenter, K. E. etc. 1999 
典藏標本 NMMBP04552 NMMBP04553 NMMBP05187 NTUM05649  
英文俗名 Long-billed garfish; Long billed half beak; Longbill halfbeak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略呈扁柱形,標準體長為頭長之4.0-4.5倍,為體高之10.7-12.8倍。鼻乳突呈絲狀。下頜遠較上頜突出,成扁平長喙,喙長約為頭長之1.8倍;上頜短小,呈三角形,三角形之長大於寬,中央隆起而呈弧狀,被鱗;兩頜具單尖頭齒。第一鰓弓上鰓耙47-67。體被圓鱗;側線下位,近腹緣,於胸鰭基底之下方有 2條向上延伸之分支;背前鱗36-45。背鰭與臀鰭對在,後位,臀鰭起點在背鰭第4-5軟條之下方,背鰭具13-16軟條,臀鰭具13-16軟條;胸鰭小於頭長,標準體長為胸鰭長之7.3-8.7倍;腹鰭白色,後位,胸鰭基底至腹鰭基底之間距為腹鰭基底至尾鰭下葉起點之1.25-1.50倍;尾鰭深開叉,下葉長於上葉。體背呈淺灰藍,腹部白色。

棲所生態

大洋洄游性魚種,但常出現於沿岸或島嶼四周的表層水域,或開放的港灣。一般皆成群洄游,容易受驚嚇,逃避敵害時,有時會有躍出水面的動作,甚至滑翔飛行。喜歡在較乾淨的水域活動,以水層中的浮游生物為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波斯灣,東至新幾內亞,北至臺灣,南至澳洲北部等水域。臺灣分布於東部。 

漁業利用

偶由流刺網、圍網、定置網等漁法捕獲,數量較少,較不具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